ARTICLES/文库
加拿大首现中式英语班:走向世界的英语变体
2015-09-16 • 8219
据加拿大《帕斯新闻》报道,加籍华裔巴尔特-李先生最近在温尼伯湖畔开了一个名为“高级中式英语”的培训班。该班专门为到中国从商的人士而办,培训内容 包括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的使用、中式英语的价值等。目前已有学员20人,其中有5人来自美国和英国。每期4星期,约30课时,学费2000加币。李 先生对培训班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当中式英语风靡全球时,这类培训班将会越来越多。”
中式英语也称中国英语(Chinglish),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著名英语专家汪榕培先生在1991年发表的论文《中国英语是客观存 在》中曾将中式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他认为,中式英语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 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
中式英语的存在对英语本身也是一种贡献;它不但丰富了英语的内容,还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范围。最近10年,中式英语在中国本土非常火爆,而且开始走向世界。 总部位于美国奥斯汀市的“全球语言监测中心”(GLM)从全球视野和英语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该中心主任保罗•佩亚克先生曾声 称: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大量的汉语词语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语最主要的来源,比率可达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他对中式英语的发展 前景持乐观态度。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先生曾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式英语必将给标准英语带来巨大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汉语“加油”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翻译成英语的文章,文中多次使用了由汉语拼音而来的中式英 语词语“jiayou”。美国“教育服务考试中心”(ETS)的执行副总裁沃尔特•麦克多纳先生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如果中式英语越来越 多的出现在学术界和高等教育中,ETS将把中式英语融入托福考试中。”他认为托福考试应真实地反映国际英语的变化。
中式英语词语正慢慢地进入到国际社会;这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2010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 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提及一些男性大龄青年的时候,用了“guanggun(光棍)“一词。2013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大妈令金价上涨的新 闻时,用了“dama(大妈)”一词。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更是做 了一期节目详细解读“tuhao(土豪)”的来由及用法。美国在线俚语网站《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更是收录了中国社交网络上走红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no can no BB (不行就别瞎嚷嚷)”和“You ask me,me ask who?(你问我,我问谁?)”。加拿大《多元文化周刊》曾发表文章称,中式英语不仅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也为国际英语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外国人了解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
前不久,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女士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tuhao”、“dama”和“hukou(户 口)”等中式英语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无独有偶,美国《韦氏新国际词典》 的编著者最近也开始关注中式英语词语,并考虑在更新中把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加入词典之中。十分有趣的是,英国《卫报》在本世纪初对中式英语词语 “guanxi(关系)”曾津津乐道,认为它是中国文化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后来,此词甚至被收录进了英语国家的商学院[微博]教材《规则与网络》中。
有“英语世界的金科玉律”之称的《牛津英语词典》目前已收录近250个中式英语词语,包括“Maotai(茅台酒)”、“ganbu(干部)”、“feng shui(风水)”等。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式英语,如“paper tiger (纸老虎)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已成为标准英语,并被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有关专家表示,像这种具有神韵的中式英语还在不断地增加中。值得一提的是,由美籍华裔著名剧作家黄哲伦先生创作的舞台喜剧《中式英语》更是让中式英语名气飙涨。
然而,有些人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有着不同错误形式的畸形英语;它不仅难以登上大雅之堂,而且还削弱了人们交流的顺利进行,也妨碍了人们正常的英语学习。对于中式英语,他们采取了嘲笑、指责甚至排斥的态度。
其实,与所谓的“典范英语(Good English)比,许多英语国别变体,如印度英语、南非英语、新加坡英语、塞拉利昂英语等都存在着语言上的偏差和谬误,中式英语也不例外;但它们并不是 英语变体的主体特征,通常不会影响交流或引起误会。有关专家认为:偏差和谬误的根源主要与语言和文化这两大因素密不可分。在语言方面,学习者和使用者往往 由于对英语的词汇、语法、语用等理解不透彻,并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母语的规则和习惯直接套入英语中;在文化方面,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对英语国家特定的 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加上本民族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产生干扰作用。正是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中式英语出现偏差和谬误。此外,机器翻 译、网络搞笑等也会造成中式英语出现偏差和谬误。所有这些,使得一些人对中式英语持负面评价,更使个别人试图消除中式英语。
对此,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先生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人们应当以宽容、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式英语,而不是指责和排斥它。“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这一生存法则对中式英语同样适用;不过它的优胜劣汰,也需要给以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调节,这样才有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沟通交流。他 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现行的标准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有关部门应该协助规范中式英语的运用。
总之,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大和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作为英语国别变体的中式英语也逐渐走上了世界舞台,已让人不可漠视。可以相信:中式英语会不断完善,其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它将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作者:刘光辉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