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文库
我们去猎熊吧
2022-08-19 • 17187获奖及推荐记录
●1988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提名
●1989年英国内斯尔•斯马尔蒂斯图书奖
●1990年美国《号角书》杂志年度好书
●入选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第十四届图画书日本奖特别奖
●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好图画书”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图画书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300册》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爸爸领着一家五口,外加一条黑色的牧羊犬,欢呼雀跃地上路了!他们排成长长的一列,又蹦又跳地去捉狗熊了!捉狗熊?
是的,是去捉狗熊,而且还是要去捉一只大狗熊!听,这五个猎人还唱起了鼓舞人心的《捉狗熊歌》:“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不是开玩笑吧?不是。
你看,一条又宽又冷的小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脱鞋下河,一边唱着“哎哟,河水/又凉又深的河水/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进”的歌,一边勇敢地涉过河。
一片又厚又湿的烂泥地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照样一边唱着“哎哟,烂泥/又深又黏的烂泥/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进”的歌,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了过去。捉狗熊的路非常遥远,他们还先后遭遇了树林、风雪……当这一家人跌跌撞撞地摸到了熊洞里的时候,啊,一头巨大的狗熊扑了出来。
于是,这五个勇敢的猎人掉头就逃。这回他们不唱歌了,他们失魂落魄地又一次穿过风雪、树林、烂泥地、小河……一直被狗熊追回了家里。
五个人钻到了一条粉红色的大被子里,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们再也不去捉狗熊了。”这……不会是真的吧?这当然不是一次真正的捉狗熊行动了。捉狗熊,怎么能不带上枪呢?怎么能带上一群手无寸铁的孩子呢?那不是去捉狗熊,而是去喂狗熊了。显然,这不过是一次幻想的捉狗熊行动,是一次奔放而又快乐的想象力的游戏。
《我们要去捉狗熊》之所以能让世界上那么多个家庭如醉如痴,秘密只有一个,就是它是一本非常适合一家人(而不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大声朗读的图画书。
“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We're going to catch a big one./What a beautiful day!/ We're not scared.)这原本是一首英国非常古老的野营歌,朗朗上口,念起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拍手节奏。
诗人迈克尔•罗森发挥他的想象力,将这首脍炙人口的传统野营歌重新演绎成了一个现代的猎熊故事:“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从头至尾,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一种高亢、韵味十足的音乐感,如果朗读者再融人一种表演的情绪,那听上去简直就像是一幕童话诗剧了。
亚马逊网上的评论说它是一个可以大声朗读、节奏轻快的文本,是的,它非常适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读。一家人去捉狗熊,穿过了野草地,发出“窸窸窸窣!窸窸窸窣!窸窸窸窣!”的声音。以三幅拉长了的切割画面来呈现他们逃跑时的紧张情形。
句子押韵,加上又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反复的形式——这本三十二页的图画书,前面二十四页的句子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只是中间分别更换了野草、烂泥地等几个词——所以哪怕是再小的孩子,只要跟大人读上几遍,也能背诵出这首逗人发笑的游戏歌了。
但要说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可能还是那些生动的拟声词了。比如形容五个人穿过草地的“窸窸窸窣”(swishy swashy)声、涉水过河的“哗哗啦啦”(Splash splash)声、走过烂泥地的“唧唧吱吱”(Squelch squelch)声、穿过森林的“磕磕碰碰”(trip trip)声、暴风雪“呜呜呼呼”(hooowooo)的呼啸声……孩子们天生喜欢这些具有音响效果的拟声词,好发音,可模仿,读上一百遍也不会说厌烦。
有了这样精彩的文字做脚本,再加上海伦•奥克森伯里的画,迈克尔•罗森与海伦•奥克森伯里的这次合作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想不成为一本畅销书都难!海伦•奥克森伯里没有把它完全画成彩色,而是把它设计成了一页黑白间隔一页彩色的形式。黑白页是炭笔画,画面柔和,速写似的线条非常灵动、简练;而彩色页,则是画成了她最拿手的水彩画。太喜欢她的那些将水彩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彩画了,尤其是画天空的几张。她用的是重磅水彩纸,就是表面粗糙不平的那种,饱蘸了水的颜料一上色就慢慢地晕开了,形成了一种水墨淋漓的天光效果。可能是为了不与前面的炭笔画形成太大的反差,她还故意选用了一种暗淡的泥浆色(puddled colors)。至于她为什么把它画成了一页黑白一页彩色,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请注意,每当书中的五个主人公陷入困境,比方说前面出现了一条河或是一片烂泥地时,她就把画面画成黑白,而当五个主人公知难而进、下到河里或是烂泥地里时,她就会画成彩色。这一黑一彩,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节奏,一次次把人的情绪推向高潮。
这本书的画面与版式设计上可圈可点的东西太多了——一大半跨页的彩色画面上都没有文字,只是在左面的一页中央画了一个画框,写上了诸如“窸窸窸窣”、“哗哗啦啦”、“唧唧吱吱”一类的拟声词;当五个人被熊追得落荒而逃时,好像是为了配合他们几个人逃命的速度,画面一切为三:逃出山洞,逃出风雪,逃出树林……一页以三幅拉长了的切割画面来呈现。
关于作者的故事
迈克尔•罗森1946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英国当代最受欢迎的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和BBC的《口头词》(Word of Mouth)的节目主持人。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母亲就让他听一家以诗歌为专题节目的英国电台,这激励了他开始写自己的诗歌。1974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他与海伦•奥克森伯里的《我们要去捉狗熊》不但连获英国数项大奖,还成为了一本流行欧美的畅销书。
之后他与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昆廷•布莱克合作的《迈克尔•罗森的伤心书》又成了话题之作,已经先后被译成了九国语言。因为对儿童文学的贡献,1997年他获得埃莉诺•法杰恩奖。